这10间树屋承包了最美的林间“葛优躺”
M a j o r|就 是 美
建筑设计杂志《eVolo》最近公布了2017年的摩天大楼设计竞赛结果,建筑师们再次挑战了我们的想象力,其中一个方案打算把摩天大楼装进巨型红杉,让Major叹为观止。
巨型红杉树生长在美国加州,高度用来造20层楼也绰绰有余。设计团队选了树龄两千多年的雪曼将军树进行构想,既保留了参天大树本身惊人的外观,又将犹如人造器官一般的塔楼嵌到其内部,替代原先树木腐朽的实心部分。整个塔楼结构沿着树干中心向上扩展,为教育、展览、观景提供空间。
“如何与大自然共存”是人类永久的命题,设计师用这样的新建筑方式提出了新的见解。树屋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离地而居的童年幻想,更是一种与自然亲近相融的“可持续”生活方式。之前Major介绍过Snøhetta设计的北欧树屋,本期精选的10个树屋同样有创意和故事。
✎
【 01 】
齐云山树屋@安徽
by 本构建筑
与松树林肩并肩
这栋外观独特的树屋由一系列方木块堆叠而成,位于安静的齐云山景区松林,由上海本构建筑事务所设计完成。树屋主体采用了钢结构,外立面使用红雪松木条,以就地取材地的方式力行环保,也打消了外来木材携带病虫害的潜在顾虑。
约11米高的树屋与周围的红雪松同高,整座房子由7个两到三米见方的房间相叠而成,分别是玄关、两个卧室、两个洗手间、起居室和观景间。房间本身面积不大,但每间的一侧都有个大景观玻璃窗。透过玻璃观赏窗外的广阔森林,消除了身居小空间的逼仄感。
入口处是一段弯曲的展廊,一侧全以大面积的玻璃覆盖。7个房间由中间的一条旋转楼梯连接,两套卧室和洗手间由玄关相隔,从中段玻璃展廊进入玄关后上下分为两户,可供两家人同时居住而互不干扰。起居室和景观间设在顶部,作为公共空间。
顺着盘旋而上的楼梯,每1.6米就能到达一个全新的功能房间,让居住者享受到探索的乐趣。随着攀爬高度的升降,攀爬者可以看到不同高度视角的景观。
✎
【 02 】
M字形树屋@安徽
by lanD工作室
倒屋顶下的二人世界
齐云山有着数十个度假屋,如同露营一般散落于山间林地,这间M字形树屋由lanD工作室设计,旨在为夫妇住客提供亲密的二人世界。
设计师将中国传统设计元素融入当代解读,采用了一种钢木混合的木格栅结构。它由一个钢柱支撑,三角形木构架逐层外挑,渐变形成一组伞状的结构单元。八组这样的结构单元聚合成架子床,将树屋托举起来。
木格栅的构件尺寸和搭接方式都尽可能单一,依靠组合关系产生丰富的形体,方便材料的再利用。树屋采用预制的木材和钢架,可在短时间内组装,减少对林地生态的干扰。
40平米的休息空间充分融入自然公园的景观,同时为客人保持一定的隐私。沿栈道进入小屋,在入口两侧拖鞋更衣洗漱梳妆,之后进入到中心的休憩空间,推玻璃门而出又到室外。
除了一张大床、梳洗台、浴室和休息椅,在半露的户外露台上,还设有一个浴缸。
✎
【 03 】
树屋酒店@普吉岛
by Space Architects & Pisud Design
来自远古部落的创意
Keemala度假酒店位于普吉岛,因其创意的设计概念和自然的丛林景观,获得了今年的AHEAD亚洲酒店设计奖。酒店的设计灵感来自当地四大远古部落: “Pa-Ta-Pea”、“Khon-Jorn”、“We-Ha”和“Rung-Nok”,设计师借鉴他们的生活方式及建筑形式,融入到度假区的打造。
夯土小屋源于“Pa-Ta-Pea”部落,成员由农夫、渔夫、园艺师、木匠、铁匠和矿工组成,他们所建的家园与大地紧密相连。
泥土被融入墙壁、屋顶和家具的建造,甚至连睡床也由土壤粘合而成。
帐篷屋源于“Khon-Jorn”部落,喜爱冒险的游牧民、表演者、商人和探险家,会与旅途中的其他部落进行物品交易。习惯游牧的他们更愿意构建半永久的家,以方便迁移,酒店由此设计了7套单卧帐篷泳池别墅。
树屋源于“We-Ha”部落,其成员包括治疗师、创作者、建筑师和发明家,他们坚信自己对宇宙有着深入理解。他们建造的房屋悬于地面之上,从而自由地进行创作,这样的生活方式与其他部落完全不同。
树屋的内饰融入了悬浮家具、茧状床与躺椅的元素。
鸟巢源于“Rung-Nok”部落,他们的成员由艺术家、音乐家、占星家、哲学家和诗人组成,有着优秀的智慧和创造力。他们坚信占星术能够预测未来,认为沐浴在月光下的灵魂能焕然一新。
别墅外部采用了编织缠绕的鸟巢设计,连泳池都悬于地面。
✎
【 04 】
树屋套房@墨西哥
by Deture Culsign
与海边的棕榈树同眠
Deture Culsign设计的这间树屋位于墨西哥的一个生态度假村,总共65平方米的双层树屋被大海、沙滩、棕榈树环抱。
树屋的室内和室外界限模糊、难以区分,露天的下层空间包含休息区和浴室,上层栖息处则作为睡眠区域。屋子用黏土瓦屋顶和外露的木横梁,为休息室及浴室提供了一个有质感的天花板。
雕刻的石头做成船型水池,鹅卵石砌成了浴室地板。竹子屏风保障私密性,屋顶被故意做成镂空,淋浴时白天可看到棕榈树,而晚上可仰望星空,循环利用的水使用太阳能加热。
上层空间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元素,以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浸入式隐居环境。弧形木门恰好跨到竹子覆盖的栖息处,散布的天窗具有降温功能,为客人提供自然的视野。
地板、天花板和墙壁由当地木材构成,设计师还加了一个双人地板吊床,住客可以悬挂在树屋上,享受开阔的俯瞰视野。
✎
【 05 】
树屋住宅@开普敦
by Malan Vorster
360度的开阔视野
Paarman树屋是开普敦设计事务所Malan Vorster的作品,以满足客户“藏身”于森林的委托,独特的造型让玻璃树屋成了当地的新景观地标。
四层楼高的树屋建在一个四周面环树的缓坡上,由四根圆柱像踩高跷一样支着,起到平衡支撑的作用。环形的玻璃窗延伸出宽阔的视野,各个方向的森林全貌一览无余。
栅栏状的松木板条包裹整个建筑,板条间紧密的间距为房屋提供了私密保护。支撑的圆柱、分枝臂等均由激光切割、耐候钢包裹而成,手把黄铜部件连接着裸露的木地板。
设计师保留所有材料的原始风貌,是为了让其随自然界的阳光风雨不断变化,时间过得越久,树屋的色调就越与森林的环境相契合。
起居室设在树屋的一楼,每个半圆形隔间有不同的功能,包括一个露天的小院子、一个饭厅间和一个主楼梯。
二楼的主卧室用玻璃围栏与外部分隔,并让视线能水平地看到前方风景,浴室则藏在后面的角落里。
✎
【 06 】
树屋住宅@英国
by Guy Mallinson & Keith Brownlie
环保主义者的树屋
“樵夫树屋”位于英国的西多塞特郡,离侏罗纪海岸不远,屋如其名,创造它的是一位环保主义木工Guy Mallinson。整个屋子架在两层楼高的老橡树枝条上,住宅结合了环保的木工艺和优雅的室内设计,外立面有种抛光的感觉。
从外面看,环绕林木的树屋仿佛踩在高跷上一样,堆叠的栗木、橡木等不同材质的侧板覆盖于外墙。屋子可容纳两人居住,木板与绳索搭建成的吊桥通往前厅,后门的走廊还加了个直通地面的滑梯。
树屋内部的生活区以圆形空间布局,起居室中央设有一个壁旋转炉,沙发木椅、大床卧室、大窗户的厨房和浴室围绕其分布。设计师用微微升高的地板区别出客厅外的空间,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。
浴室的黑色墙壁与卧室的白色墙壁形成强烈的对比,铜材质浴缸如同舞台上的道具,将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空间。
透过大型落地窗,客人可以边泡澡边享受森林的不间断景致。
✎
【 07 】
树屋游乐场@以色列
by Ifat Finkelman & Deborah Warschawski
吸引孩子们去博物馆
以色列的两位建筑师围绕一棵松树搭了个小房子,让耶路撒冷博物馆的门口成了儿童聚集娱乐的场所。
与混凝土和石头的建筑环境相反,树屋由钢骨架做结构,并用两厘米厚的硬木板固定,有一面墙安上了整面玻璃。树屋中间挖了个洞,使得松树“穿房而过”,白色的挂网用于保护树干,树与房形成融合共生的关系。
“树屋是向童年集体记忆的致敬,我们定了一个小屋顶结构,孩子们可以隐藏在其中,或是以树的视角俯瞰地面。”建筑师说。
正常进入树屋需要经过一段长坡道,三次转折的坡道构成了一个围合区。前半段是仅比地面略高的缓坡,后面才是真正的上坡道,坡道与树屋下是玩耍的空间。
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带脚钉的垂直金属杆爬上爬下,地面铺上了黑色的沙子,像高低起伏的小丘陵。
木板之间留有缝隙,灯光透过玻璃和木板缝隙照到外面,夜晚的树屋就像漂浮在半空中,成了室外广场唯一亮着的景观装置。
✎
【 08 】
树屋教堂@巴西
by Bernardes Arquitetura
极简的精神充电站
这间三角形的小教堂位于巴西一户家庭的住宅花园内,由当地事务所Bernardes Arquitetura设计。
小教堂处于一处斜坡上,周围被茂密的热带植物所围绕,天空与海洋的背景也为这方神圣的空间提供了美丽的背景。事务所不仅将建筑构件减到最少,还绕开了已有的绿植,没有一棵树因造房而被砍掉。
三角形平台从斜坡延伸向大海,末端由一根单柱支撑,立柱的上端设计成十字架形状,作为教堂的象征性元素。简单实用的技术和元素赋予建筑诗意的象征功能,组成了一间低调的精神充电站。
排列整齐的木梁和玻璃包裹着平台,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的树冠,增加与自然的亲近感。
垂直树立的木梁与周围的林木平行,外部的玻璃映着斑驳的树影,起到抵御阳光风雨的作用。
✎
【 09 】
“大煤锥”树屋@美国
by Foster Huntington
自带溜冰场和户外浴缸
Foster Huntington曾是Ralph Lauren的设计师,辞职后他搬进一辆小房车,在美国西海岸露营和冲浪。后来,他和几个朋友在哥伦比亚河峡谷造了这两间树屋,作为他们的活动基地。
两间高低不同的树屋一个作为生活空间,另一个则是工作室兼招待所,通过一条7米多的桥索连接。Huntington粗犷地将其取名为“大煤锥”(The Cinder Cone),暗示树屋修建在一个火山遗址上,并将他们建造树屋的过程拍成了一部纪录片。
室内空间采用原木色系,大面积的透明窗户呈现出自然的样貌。
树屋一旁还打造了一个极限运动场,以水泥铺陈出蜿蜒起伏的滑板公园。
面向山的另一边还有个木质的户外浴缸,可以一边泡澡一边眺望远处的森林。
✎
【 10 】
25 Green @意大利
by Luciano Pia
童话般的“都市森林”
城市的发展是否可以与自然共存,意大利建筑师Luciano Pia用都灵的25 Green树屋告诉了我们答案。
这栋五层的公寓楼看起来就像童话里的超级树屋,穿插于建筑的植物与工业感的钢架并未构成视觉上的突兀,而是巧妙地以盆栽、墙面、花园的形式,形成一种共生的模式。
树屋造在街区的边界,外观连贯而富有生气,树木扎根在不规则形状的阳台上,池塘与房屋基脚相交,葱郁的花园覆盖了屋顶,整个看起来就像一片森林,会不断呼吸、成长和变化。
上百棵树木不仅可以隔离噪声,还为建筑内部制造了一个小气候,缩小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升降变化。这个“都市森林”非常节能,浇灌植物的设施能收集降雨,供暖和制冷系统由地热驱动。
实木条铺满阳台,夏天可以过滤阳光,冬天让光线穿进房间,落叶松材质的木瓦板贴到墙壁,形成柔软又充满生机的表面。
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相比,树屋就像一个有树的灵魂的生命体,身居其中才能感受到大自然湿润的呼吸,随时光与人一起成长、变化。
🕙
你也许还想看
据说品味好的人会转发这篇推送,并且点赞 👇